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土地信用貸款借貸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記者:十年來,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連續下發1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1號文件,不斷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實現重大突破。回顧農業農村經濟十年的發展歷程,有哪些經驗可以總結?韓長賦:可以說,這十年是我國農業發展最快、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實惠最多的十年,是“三農”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有許多工作經驗值得總結發揚。一是始終堅持把促進增糧增收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核心目標任務,作為農業部門的首要職責,自覺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謀劃工作、夯實農業基礎。二是始終堅持把完善和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作為根本依靠,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地方重農抓糧、科技人員支農興糧的積極性。三是始終堅持把強化物質裝備、科技進步、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支撐,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四是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源(600405,股吧)泉,完善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五是始終堅持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突出重點區域、重要產品,抓住關鍵環節、關鍵技術,以新突破打開新局面。六是始終堅持把內部聯動和外部合作作為推動工作的有效途徑,整合系統資源,加強協調協作,形成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強大合力。記者: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實現糧食生產“九連增”、農民增收“九連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站到瞭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韓長賦: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總體要求和根本路徑,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對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提出明確要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歷史使命。一是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傢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面臨新挑戰。隨著人口總量增加、城鎮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費水平提高、農產品工業用途拓展,我國農產品需求持續剛性增長,主要農產品供求仍然處於“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的狀況。而且,消費者對質量安全高度關註,要求越來越高。今後,確保農產品總量平衡、結構平衡、質量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對重要農產品品種進行戰略平衡,著力強化農產品市場調控,切實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二是農民收入要實現翻一番的新目標,廣辟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面臨新挑戰。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意味著未來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需實際增長7%左右。目前農民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長效機制還未建立,實現這個目標有一定的難度。從收入構成看,農民收入結構發生瞭明顯變化,2011年傢庭經營收入占比已下降到46.2%,工資性收入占比上升到42.5%,而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兩者之和占比僅為11.3%。實現農民收入倍增目標,必須適應農民收入結構變化,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穩定增加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創造條件增加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三是農業生產經營進入高投入、高成本階段,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面臨新挑戰。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成本快速增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攀升,農業土地租金和融資成本不斷上漲,原來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也快速提高。與此同時,農業比較效益持續下降。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迫切要求健全農產品價格支持保護制度,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傢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四是農業資源利用強度高、轉化效率低的矛盾日益加劇,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新挑戰。當前農業生產的要素和環境已繃得很緊。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難度越來越大。目前,我國農田灌溉用水缺口達到 300多億立方米,近10年來平均每年因旱災損失糧食600億斤以上。農業生產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愈顯嚴重,化肥、農藥、農膜過量低效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畜禽養殖和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日益凸顯,近海漁業資源過度利用導致漁業水域生態惡化,草原生態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可以說,過於倚重資源消耗的發展路子已難以為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必須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推進綠色生產,盡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五是農業勞動力結構性不足問題突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保證農業發展“後繼有人”面臨新挑戰。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農業勞動力數量不斷減少、素質結構性下降等問題日益突出。目前,許多地方留鄉務農的以婦女和中老年為主,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過50%。占農民工總量6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不願意回鄉務農。今後“誰來種地”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要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關系長遠、關系根本的大事來抓,通過政策吸引、技術培訓等措施,培養造就1億左右的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確保農業發展“後繼有人”。六是工農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關系、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面臨新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農城鄉關系發生深刻變化,但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深層次障礙依然存在。主要表現為:城鄉要素交換不平等,資源配置不均衡,農村資源大量、廉價流向城市,公共投入投向農村數量、比重偏低,農村公共服務嚴重滯後。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切實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推動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真正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記者:這些新挑戰這麼多,也比較嚴峻,說明瞭什麼問題?如何在科學把握新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的情況下,應對新挑戰,開創新局面?韓長賦:這些新情況新變化表明,我國農業發展真正到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跨越的新階段,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真正到瞭由傳統小農生產向社會化大生產加快轉變的新階段,工農、城鄉關系真正到瞭深度調整和互動融合的新階段,我們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和機遇意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研究新情況,應對新挑戰,開創新局面。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推進“四化同步”,必須做到“兩個加快”。一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使農業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設施裝備改善、勞動者素質提高驅動,更多依靠一、二、三產業發展聯動、“四化”良性互動,著力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加快農業的組織和制度創新,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重點要在“六個完善”上下功夫。一要完善農業基礎支撐體系。不斷夯實基礎設施、裝備條件、科技進步、人才隊伍四大支撐,著力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保障。重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推進養殖業、漁船漁港等生產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強農技推廣機構隊伍和基礎條件建設,推進現代種業實現重大突破。大力實施人才強農戰略,重點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農業技術推廣骨幹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二要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隨著農業發展形態的變化和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農業生產領域加快向產前、產後延伸,農業的分工分業進程加快,新的產業型態不斷湧現,現代農業已經發展成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產業體系。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儲運業,實現產加銷一條龍和貿工農一體化,提高農民在產業鏈條中的收益分配比例,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及專業合作社共舞共進共富,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三要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以傢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穩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需要註意的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土地規模經營發展速度要與當地二、三產業發展水平、農村勞動力轉移程度相適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創新生產經營主體,仍然要以農民為主體。我們鼓勵工商企業投資農業,主要是提倡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如發展種苗生產、收購、儲藏、加工銷售等。要防止土地“非糧化”、禁止“非農化”。四要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農產品生產流通特點,科學佈局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支持建設一批國傢級產地市場、區域性產地市場和農村“田頭市場”。大力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新型流通業態和農業會展經濟,積極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推廣“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以及周末菜市場等直供直銷模式。加強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信息收集、分析、預測與發佈,為生產經營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完善市場調控機制,努力保持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市場穩定、價格合理。五要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從市場準入、稅費減免、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總的方向是在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機構作用的同時,促進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行市場化。要強化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在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上下功夫,尤其要不斷創新公益性推廣機構的服務機制和服務內容,切實發揮主導性作用。鼓勵支持經營性組織參與良種示范、農機作業、抗旱排澇、沼氣維護、統防統治、產品營銷、農資配送、信息提供等農業生產性服務。六要完善國傢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在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比較效益持續低下、國際市場持續沖擊的情況下,必須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要進一步推動國傢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信貸資金結構調整,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目標逐年較大幅度增加用於農業的投入。要健全農業補貼政策,不斷加大補貼力度,增加補貼總量,擴大補貼范圍,優化補貼方式,重點向種糧大戶、傢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健全農產品價格支持保護機制,完善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探索建立健全鮮活農產品市場調控機制和辦法。積極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改善農村金融保險服務。建立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完善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機制。var page_navigati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avigation');if(page_navigation){ var nav_links = page_navigation.getElementsByTagName('a'); var nav_length = nav_links.length;//正文頁導航加突發新聞 if(nav_length == 2){ var emergency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emergency.style.position = 'relative';emergency.innerHTML = '急用錢怎麼辦2016公務員貸款率利最低銀行信貸年息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02-19/151249122.html
土地信用貸款借貸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記者:十年來,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連續下發1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1號文件,不斷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實現重大突破。回顧農業農村經濟十年的發展歷程,有哪些經驗可以總結?韓長賦:可以說,這十年是我國農業發展最快、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實惠最多的十年,是“三農”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有許多工作經驗值得總結發揚。一是始終堅持把促進增糧增收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核心目標任務,作為農業部門的首要職責,自覺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謀劃工作、夯實農業基礎。二是始終堅持把完善和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作為根本依靠,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地方重農抓糧、科技人員支農興糧的積極性。三是始終堅持把強化物質裝備、科技進步、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支撐,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四是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源(600405,股吧)泉,完善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五是始終堅持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突出重點區域、重要產品,抓住關鍵環節、關鍵技術,以新突破打開新局面。六是始終堅持把內部聯動和外部合作作為推動工作的有效途徑,整合系統資源,加強協調協作,形成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強大合力。記者: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實現糧食生產“九連增”、農民增收“九連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站到瞭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韓長賦: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總體要求和根本路徑,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對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提出明確要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歷史使命。一是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傢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面臨新挑戰。隨著人口總量增加、城鎮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費水平提高、農產品工業用途拓展,我國農產品需求持續剛性增長,主要農產品供求仍然處於“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的狀況。而且,消費者對質量安全高度關註,要求越來越高。今後,確保農產品總量平衡、結構平衡、質量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對重要農產品品種進行戰略平衡,著力強化農產品市場調控,切實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二是農民收入要實現翻一番的新目標,廣辟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面臨新挑戰。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意味著未來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需實際增長7%左右。目前農民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長效機制還未建立,實現這個目標有一定的難度。從收入構成看,農民收入結構發生瞭明顯變化,2011年傢庭經營收入占比已下降到46.2%,工資性收入占比上升到42.5%,而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兩者之和占比僅為11.3%。實現農民收入倍增目標,必須適應農民收入結構變化,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穩定增加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創造條件增加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三是農業生產經營進入高投入、高成本階段,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面臨新挑戰。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成本快速增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攀升,農業土地租金和融資成本不斷上漲,原來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也快速提高。與此同時,農業比較效益持續下降。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迫切要求健全農產品價格支持保護制度,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傢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四是農業資源利用強度高、轉化效率低的矛盾日益加劇,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新挑戰。當前農業生產的要素和環境已繃得很緊。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難度越來越大。目前,我國農田灌溉用水缺口達到 300多億立方米,近10年來平均每年因旱災損失糧食600億斤以上。農業生產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愈顯嚴重,化肥、農藥、農膜過量低效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畜禽養殖和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日益凸顯,近海漁業資源過度利用導致漁業水域生態惡化,草原生態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可以說,過於倚重資源消耗的發展路子已難以為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必須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推進綠色生產,盡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五是農業勞動力結構性不足問題突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保證農業發展“後繼有人”面臨新挑戰。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農業勞動力數量不斷減少、素質結構性下降等問題日益突出。目前,許多地方留鄉務農的以婦女和中老年為主,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過50%。占農民工總量6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不願意回鄉務農。今後“誰來種地”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要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關系長遠、關系根本的大事來抓,通過政策吸引、技術培訓等措施,培養造就1億左右的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確保農業發展“後繼有人”。六是工農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關系、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面臨新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農城鄉關系發生深刻變化,但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深層次障礙依然存在。主要表現為:城鄉要素交換不平等,資源配置不均衡,農村資源大量、廉價流向城市,公共投入投向農村數量、比重偏低,農村公共服務嚴重滯後。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切實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推動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真正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記者:這些新挑戰這麼多,也比較嚴峻,說明瞭什麼問題?如何在科學把握新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的情況下,應對新挑戰,開創新局面?韓長賦:這些新情況新變化表明,我國農業發展真正到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跨越的新階段,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真正到瞭由傳統小農生產向社會化大生產加快轉變的新階段,工農、城鄉關系真正到瞭深度調整和互動融合的新階段,我們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和機遇意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研究新情況,應對新挑戰,開創新局面。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推進“四化同步”,必須做到“兩個加快”。一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使農業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設施裝備改善、勞動者素質提高驅動,更多依靠一、二、三產業發展聯動、“四化”良性互動,著力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加快農業的組織和制度創新,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重點要在“六個完善”上下功夫。一要完善農業基礎支撐體系。不斷夯實基礎設施、裝備條件、科技進步、人才隊伍四大支撐,著力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保障。重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推進養殖業、漁船漁港等生產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強農技推廣機構隊伍和基礎條件建設,推進現代種業實現重大突破。大力實施人才強農戰略,重點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農業技術推廣骨幹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二要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隨著農業發展形態的變化和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農業生產領域加快向產前、產後延伸,農業的分工分業進程加快,新的產業型態不斷湧現,現代農業已經發展成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產業體系。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儲運業,實現產加銷一條龍和貿工農一體化,提高農民在產業鏈條中的收益分配比例,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及專業合作社共舞共進共富,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三要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以傢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穩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需要註意的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土地規模經營發展速度要與當地二、三產業發展水平、農村勞動力轉移程度相適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創新生產經營主體,仍然要以農民為主體。我們鼓勵工商企業投資農業,主要是提倡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如發展種苗生產、收購、儲藏、加工銷售等。要防止土地“非糧化”、禁止“非農化”。四要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農產品生產流通特點,科學佈局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支持建設一批國傢級產地市場、區域性產地市場和農村“田頭市場”。大力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新型流通業態和農業會展經濟,積極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推廣“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以及周末菜市場等直供直銷模式。加強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信息收集、分析、預測與發佈,為生產經營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完善市場調控機制,努力保持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市場穩定、價格合理。五要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從市場準入、稅費減免、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總的方向是在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機構作用的同時,促進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行市場化。要強化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在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上下功夫,尤其要不斷創新公益性推廣機構的服務機制和服務內容,切實發揮主導性作用。鼓勵支持經營性組織參與良種示范、農機作業、抗旱排澇、沼氣維護、統防統治、產品營銷、農資配送、信息提供等農業生產性服務。六要完善國傢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在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比較效益持續低下、國際市場持續沖擊的情況下,必須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要進一步推動國傢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信貸資金結構調整,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目標逐年較大幅度增加用於農業的投入。要健全農業補貼政策,不斷加大補貼力度,增加補貼總量,擴大補貼范圍,優化補貼方式,重點向種糧大戶、傢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健全農產品價格支持保護機制,完善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探索建立健全鮮活農產品市場調控機制和辦法。積極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改善農村金融保險服務。建立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完善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機制。var page_navigati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avigation');if(page_navigation){ var nav_links = page_navigation.getElementsByTagName('a'); var nav_length = nav_links.length;//正文頁導航加突發新聞 if(nav_length == 2){ var emergency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emergency.style.position = 'relative';emergency.innerHTML = '急用錢怎麼辦2016公務員貸款率利最低銀行信貸年息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02-19/151249122.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